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健康與社會行為導論
Introduction to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開課學期
111-2 
授課對象
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學系  
授課教師
張齡尹 
課號
PH1012 
課程識別碼
801 1313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四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公衛215 
備註
與張書森、官晨怡、黃柏堯合授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5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人類的行為表現或生活方式對健康有極大的影響,而透過行為與社會科學的知識運用則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去了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的發展脈絡,並研擬可能的介入方案,以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本課程運用行為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的關係。本課程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健康與社會社會行為的個人決定因子,包括:生物心理因素、壓力與醫病溝通;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健康與行為的社會決定因子,帶領學生了解在人際、社區、媒體與文化層次中,影響健康及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第三部分則是觸及健康促進之理論架構與介入計畫之規劃與評估。依循這樣的架構與脈絡,並在課堂上結合小組討論、影片、案例介紹等多元教學方式希望能讓同學瞭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發展之成因與影響,並能運用相關行為與社會科學知識在公共衛生實務中。 

課程目標
在修習本課程之後,學生將能:
1. 瞭解社會與行為科學的角色 (GD2)
2. 瞭解健康促進的概念及內涵 (FD42)
3. 瞭解並說明社會經濟地位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1)
4. 瞭解並說明行為因子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2)
5. 瞭解並說明環境因子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4)
6. 介紹規劃之概念及特徵 (FD61)
7. 介紹評估之概念及特徵 (FD63)
8. 進行口頭溝通 (FC11)
9. 與不同族群進行溝通 (FC13)
10. 透過多元媒體進行溝通 (FC14) 
課程要求
學生需要在課程參與討論、完成指定閱讀及作業,並在期末進行口頭及書面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另約時間 By appointment 
指定閱讀
指定文獻閱讀將上傳至NTU COOL平台 
參考書目
Glanz, K., Rimer, B.K., & Viswanath, K. (2015).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與課堂討論 
15% 
 
2. 
線上測驗 
5% 
針對課前影片內容進行5題線上測驗 
3. 
作業一 
20% 
 
4. 
作業二 
20% 
 
5. 
作業三 
20% 
 
6. 
作業四 
20% 
各組需應用社會生態模式,剖析健康行為之決定因素,並於課堂上進行口頭報告後,繳交書面檔案。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課程介紹 & 什麼是健康行為? 
第2週
3/2  健康與健康行為的生物心理基礎(授課教師:張書森) 
第3週
3/9  壓力、因應與調適 (授課教師:張書森) 
第4週
3/16  醫病溝通 (授課教師:官晨怡) 
第5週
3/23  什麼是社會決定因素?(授課教師:張書森) 
第6週
3/30  性別、健康與社會 (授課教師:官晨怡) 
第7週
4/6  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 (授課教師:張齡尹) 
第8週
4/13  期中考週 
第9週
4/20  社區對健康與行為的影響 (授課教師:張齡尹) 
第10週
4/27  文化對健康與行為的影響(授課教師:官晨怡) 
第11週
5/4  健康傳播與媒體影響 (授課教師:黃柏堯) 
第12週
5/11  污名與歧視 (授課教師:黃柏堯) 
第13週
5/18  新興傳播科技與健康(授課教師:黃柏堯) 
第14週
5/25  健康促進概論 (授課教師:張齡尹) 
第15週
6/1  翻轉教室: 以社會生態模式剖析健康與行為 (授課教師:張齡尹) 
第16週
6/8  健康促進計畫之規劃與評價 (授課教師:張齡尹)